秦永芝:论《诗经 ·君子偕老》中的讽刺艺术

论《诗经 ·君子偕老》中的讽刺艺术

秦永芝    广西大学


[摘    要] 《君子偕老》一诗, 全诗反复咏叹宣姜服饰之盛、仪容之美, 塑造出一位典雅端庄的贤夫人形象, 实则是讽刺宣姜淫乱之行与卫君的无道。该诗欲抑先扬,运用隐晦的语言营造出委婉含蓄的讽刺效果,其讽刺运用反 语更是别具特色,对后世文学有着深远影响。

正宗君子文化唯一标识LOGO

       《尚书 ·尧典》中记舜云:“诗言志, 歌永言。”①《毛 诗序》亦云:“诗者, 志之所之也, 在心为志, 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②可见古人作诗是为表达人之“志”。 结合《诗经》创作之背景,其“志”与政治联系密切,  每首诗都反映着诗人对社会政治生活的看法与评价。诗 言志的主观需要结合古人含蓄蕴藉的诗学观,催生了如 《君子偕老》一类的讽刺诗,显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及 深远的文学影响。

一、《诗经》 —讽刺艺术的开端

       《诗经》乃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人们关注着普 通民众和社会现状,创作了大量映照现实之作以抒情言 志。郑玄《诗谱序》言周懿王执政后,国势渐衰,乃至 “周室大坏……众国纷然, 刺怨相寻”③ 。此即《汉书 ·礼 乐志》所言:   “周道始缺,  怨刺之诗起。”④ 西周后期,  周道始崩,怨刺之诗形于咏歌,   《诗经》中便出现大量 讽喻现实的作品,诗人们或出于对腐败朝政的不满,或 悲于自身生活的不幸, 作诗以讥刺统治者不符礼仪之行,  或讽喻国君,抑或警示世人。《诗经》中的讽刺诗多集 中于《国风》中的周朝民歌。诗人们直面现实,又因明 哲保身的需要, 运用诸如比喻、对比、反语等艺术手法,  营造出委婉含蓄的讽刺效果。《毛诗序》指出这类讽刺 诗的讽刺特色为“主文而谲谏”,因此,讽刺诗在表达 时具有更独特的艺术风格与表现手法。这些讽刺诗使《诗 经》充满着现实主义精神,由此成为我国现实主义的源头, 其现实主义内涵为后世讽刺文学开启了写实传统,讽刺 诗所用的艺术手法亦为后世诗人所继承。

做君子椒盐小麻花

二、《君子偕老》中的讽刺主题

       《君子偕老》是《国风》卫国鄘地的一首民歌,全诗兹录于下:

君子偕老,副笄六珈。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象服是宜。 子之不淑,云如之何?

玼兮玼兮,其之翟也。鬒发如云,不屑髢也 ;玉之 瑱也,象之揥也,扬且之皙也。胡然而天也?胡然而帝也?

瑳兮瑳兮,其之展也。蒙彼绉纟希,是绁袢也。子之清扬, 扬且之颜也。展如之人兮,邦之媛也!

       《毛诗序》言:   “君子偕老,刺卫夫人也。夫人淫 乱,失事君子之道,故陈人君之德,服饰之盛,宜与君 子偕老也。”⑤古今各家多从《毛诗序》之说,以为是刺 宣姜之作。宣姜淫乱之行,史料中记载如是。《左传》 桓公十六年:   “卫宣公烝于夷姜,  生伋子,  属诸右公子; 为之娶于齐而美,公取之,是为宣姜;生寿及朔,属寿于左公子。夷姜缢,宣姜与公子朔搆伋子。”⑥ 《左传》 闵公二年:“初, 惠公之即位也少, 齐人使昭伯烝于宣姜, 不可, 强之。生齐子、戴公、文公、宋桓夫人、许穆夫人。 ”⑦ 《史记 ·卫康叔世家》中亦有相关记载。  ⑧ 由史料所载,  宣姜乃齐女,本应嫁于卫宣公之子太子伋,却因姿色过 人而为宣公所霸占,若说此时宣姜是不得已而嫁之,  之 后与公子朔谋害太子伋,则是宣姜之过也,后侍公子顽 则亦于礼不合也。由是,   《君子偕老》当有刺宣姜之意 无疑, 但结合《诗经》中《新台》《墙有茨》《桑中》《鹑 之奔奔》诸篇可知,除刺宣姜淫乱之外,亦当有讥刺卫 君好色不好德之意。

       卫国自康叔立国, 历武公修德, 二者皆为治国之君, 给卫国打下了良好的政治基础。但自卫宣公以来,宣姜 与公子朔(后继位为卫惠公)谋位而害太子伋,引发左 右公子的怨恨。惠公四年,   “左右公子怨惠公之谗杀前太子伋而代立,乃作乱,攻惠公,立太子伋之弟黔牟为 君”⑨ ,卫国由此展开长达数十年的诸子之争,国运日渐 衰落。钱澄之言:   “明卫之所以为鄘,由宣姜淫乱,人 伦道绝,以致卫化为狄而迁于鄘,姜其祸之首也。”⑩但 他忽略了卫国公室动荡的源头乃卫宣公失德之行(前烝 父妻夷姜,后夺子妻宣姜,  听信宣姜与公子朔谗言杀太 子伋)  ,而仅将其归于宣姜一人之过,有失公允矣。孔 颖达《诗谱序》言:   “夫诗者,论功颂德之歌,止僻防邪之训。……若政遇醇和, 则欢娱被于朝野;时当墋黩, 亦怨刺形于咏歌。”①人民心中有怨, 发而为诗, 遂以《君 子偕老》刺宣姜之失德及卫君之昏庸,又囿于恶劣的政 治生存环境,讽刺方式委婉含蓄,颇具特色。

三、《君子偕老》的讽刺特点与文学影响

       《君子偕老》一诗, 最突出的讽刺特点乃欲刺先扬。  《君子偕老》全诗三章,除首章“君子偕老”“子之不 淑, 云之如何?”②三句, 余篇皆大力铺陈宣姜服饰之盛、 仪容之美,让人恍觉“胡然而天也?胡然而地也?  ”③ ,  仪态端庄若仙子下凡,不了解卫国此段历史的读者初看 此诗, 定认为其为描写某一贤夫人之作, 而难解其深意。  通读全篇,其实“子之不淑”四字已显露了诗人本义,  毛《传》、郑《笺》、孔《疏》及后世诸儒,皆谓“不 淑”为“不善”,言宣姜之背礼。可见,   《君子偕老》 一诗,通篇大肆宣扬宣姜之美,给人以美好的假象,继 而以一二讥讽之语揭示讽刺主旨,所扬与所刺形成强烈 反差,使人对宣姜与卫君之淫乱事产生极大反感,从而 达到讽刺效果。

       《君子偕老》一诗的另一讽刺艺术,是以隐晦语言 营造出委婉含蓄的讽刺效果。诗贵含蓄,《诗经》中的讽 刺诗尤其凸显 这一特点,《邶风 ·静女》陈静女之美,实 则刺卫君欲易今夫人;《齐风 ·猗嗟》塑造出一英俊非凡、 射技高超的男性形象,实则是刺鲁庄公不能防闲其母行 乱伦之事,《诗经》中诸如此类诗篇者甚多。《君子偕老》 亦是此种讽刺艺术的代表,诗中反复咏叹宣姜外表之美, “副笄六珈。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象服是宜。”四句描绘其服饰之盛;“鬒发如云,不屑髢也”言其秀发浓密;“玉   之 瑱也,象 之揥也,扬且之皙也”④ 摹其肤色白皙。诗人   精心雕刻宣姜之容貌,目的在于突出其内在的“不淑”,    痛斥其 淫乱,亦蕴含着对昏庸 统治阶 级的不满。只字不   提历史事实,讽刺委婉含蓄,这贴近孔子所言“温柔敦厚” 的诗教观,朱熹亦评其“辞益婉而意愈深矣”⑤。

       运用反语, 是《君子偕老》一诗最具特色的讽刺艺术。  该诗诗题为“君子偕老”,毛《传》:   “能与君子俱老,    乃宜居尊位,  服盛服也。”⑥ 《礼记 ·郊特牲》:   “妻者,  齐也。一与之齐,终身不改。”⑦故古人夫死不嫁,是夫   妻之义也。前述已明,宣姜一女侍多夫,王先谦亦云宣   姜“乃与公俱陷大恶”⑧ ,   《君子偕老》一诗实为讽刺宣   姜的淫乱与卫君的失德,则明宣姜万不能与君偕老,君   子偕老乃反语也。诗中,作者用大量笔墨渲染宣姜的服   饰与仪容, 具“小君”风度,但用“子之不淑, 云之如何?” 二句点出其品性之不端,可见其内德与外貌之不相称,    诗中所用之美词皆为讥刺之反语也。由此看来,诗中描   绘愈是浓墨重彩,愈让人恶心统治阶级之无德与无道,    赞美之词包含着强烈的讽刺意义。

        《君子偕老》的文学影响首先体现在对后世诗人诗  作的直接影响。《君子偕老》所用讽刺手法, 杜甫《丽人行》 一诗便有所继承。杜甫《丽人行》一诗,用大段篇幅描  写杨氏兄妹曲江春游的情景,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游春  仕女的体态之美和服饰之盛及宴会的豪华,仅在最后一句以劝说口吻委婉点出杨国忠的骄横:“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⑨讽刺方法与《君子偕老》一诗 有异曲同工之妙:语言铺排华美,讽刺之事不直露而讽 刺之意更深矣。《君子偕老》一诗描写女主人公容貌时,  诗歌所用虽为反语,但遣词造句齐整巧妙,意象精妙绝伦, 让人恍觉仙女下凡, 连姚际恒亦不禁感叹:“此篇遂为《神 女》《感甄》之滥觞。‘山、河’‘天、地’,广揽遐观, 惊心动魄;传神写意,有非言辞可释之妙。”⑩可见《君 子偕老》一诗所用辞藻之盛、意象之妙,开启了诗歌史 上“神女”题材书写的新领域。

四、结语

        《君子偕老》一诗, 运用欲刺先扬、反语等讽刺手法, 着力描绘了一个卫国夫人的端庄形象, 但她却德行有失,  品行与华服不称,而导致其失德的根源乃上层统治者的 裹挟玩弄,故诗歌的华美辞藻下其实暗含着对宣姜失德 的讽刺及对无道统治阶级的披露。该诗描摹卫夫人之笔 法,下启宋玉《神女赋》、曹植《洛神赋》,对后世诗 赋中“神女”题材的书写起了一定的典范作用;诗歌中 委婉含蓄的艺术表达,亦对我国温柔敦厚的诗教观的形 成产生了深远影响。

君子文化创始人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