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关于君子文化与当代实践的思考

君子∶君子文化;君子之道;君子文化思想史∶君子文化实践


一、当代子的天命

   2500年前孔子悟出了“不知命,无以为君子”的君子智慧。这里的命,指的是“天命”。

何为天?我认为,思想家眼里的天应该是抬起头,科学技术所能认识的边界。与时俱进,孔子当年科技视野范围的天肯定没有当今的人类技术所能到达的边界远,所以当今的技术范围的天比曾经的天高。但是思想家的思想都是先考虑终极问题,科学家随后才论证技术过程。所以在终极问题的关怀上,当今的思想家还是逃不出曾经的思想家的方向与范围,而且还必须借鉴。永远是后人总结前人才的新的思想。于是我在君子文化思想的方面必须认可孔子的君子文化思想,再结合当今的科技所能认识的边界,从而衍生出新的与时俱进的君子文化思想。

当今科技所认识的天的边界是位于1.3亿光年外的NGC4933星系双中子星合并的引力波和电磁信号。中子星是一个切实星体,它的碰撞,产生了300个地球重的黄金。其中的一部分与其他大量物质在46亿年前凝成了我们的地球。

孔子晚年的弟子曾子在《礼记•大学》中写出了“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的论断,1000年后的《旧唐书》将其提炼为“财散人聚”。

既然自然科学家已经论证了,人类财富的黄金来自两颗中子星的聚合,那么根据財散人聚理论,他们散出来物质后,聚合出来的精神在哪里?是不是同时通过电磁波、引力波等各种还没有发现的“天文学信使”传达到了宇宙各个角落,包括地球。于是,散出来的物质组合成了生命包括人,各种天文学信使传达来了精神,日积月累初等生命接受到了最基础的精神元素。从此走进了自我学习的智能的路。就像现在科学家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给物质赋予自我机器学习的道路。

根据中西方文化的竞合关系,答案必须是,如果否定的话,大家只能继续无止境的相信神。

2017“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获得者、中国科技大学物理学院教授潘建伟也是中国量子理论领军者,提出微观的量子力学与意识产生可能有关系。

在物理学中极宏观(天体物理)和极微观(量子物理)的理论中,我更坚信上文我猜想的是天体物理的聚合通过电磁波引力波等各种天文学信使传达给生物,生命在量子物理的层面,进行了类似DNA经过辐射而变异的进化,从而产生了意识、精神。这也符合马克思主义认为的物质决定意识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这也符合中国古代儒家“天人感应”学说的观点。

有调查显示,随着天文学家对宇宙的认识推进,越来越多的天文学家都相信神的存在。甚至全世界最具影响力的十大科学家全都是信上帝的!包括发现万有引力的牛顿!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中国文化自古以来就是讲究人通过修身可以成为君子最后成为圣人,西方文化教导人是有罪的,要不断的赎罪,永远是代罪的羔羊。短暂的人类文明历史已经证明,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已经领先了世界1000年,只是最近100多年来我们落后了,最近几十年来中国又崛起了,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起起伏伏中都和中国人的自控能力有关。

二、君子文化思想史

公元前11世纪,西方的古城邦文明以相互毁灭与破坏完成者更迭交替。而周朝的周文王通过《易经》教导子民君子应该怎么样做——君子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500万人口,200万平方公里,开启八百年基业,成为世界最强,这期间,在周王国取代商王国的过程中,并没有导致文明的破坏性损失,因为两个君子先贤通过君子文化进行军事和政治的社会革命是建设性的,不是毁灭性的。文王拘而演周易,《周易》被称为大道之源,群经之首。是中国文化第一次系统性的密集性解释教导中国人如何做君子。但是君子一词的文化思想最先是谁提出的呢?《六韬》中记载的文王访贤故事说,文王劳而问之曰:“子乐渔耶?”太公曰:“君子乐得其志;君子情同而亲合,亲合而事生之,情也。至情者,事之极也。”这就说明姜子牙通过钓鱼修君子。和爱修君子的周文王两个人一拍即合推翻了商朝。周公制礼作乐,创建了一整套具体可操作的礼乐制度,包括饮食、起居、祭祀、丧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纳入“礼”的范畴,潜移默化地规范人们的行为。从而提高了周人的控制能力,保证了周朝的强大。

从南宋开始,有一些没有文化自信的文人一直怀疑《太公六韬》为伪书,特别是清代,更被确定为伪书,但是1972年4月,在山东临沂银雀山汉墓中,发现了大批竹简,其中就有《太公》的五十多枚,这就证明《太公》至少在西汉时已广泛流传了,伪书之说也就不攻自破了。中国历史悠久,古典经典书籍很多,其中像《六韬》一样被无端怀疑的不少,苍白的理由只有一个——文风太像,殊不知,中国文言文就是这样一个精妙押韵的文风。正因为如此,中国文化在先人的原创后,后人在一次次重新编辑校注后才传承下来了。近代白话文流行后,郎朗上口的古典中国文化中断了。当然其中也包含君子文化。

当代提倡文化自信,提倡非物质文化遗产,文言文能否接续就是个标志。这就是为什么大陆与台湾的教科书中文言文的变化非常引人关注。

易文化作为最成功的中国思想文化之一,与其创建者凝结践行书中君子文化密不可分。

周文王和姜子牙的君子文化实践对历史的经验就是政治如果像商纣王治理的不清明,腐败横行,酒池肉林,不以人为本,推行惨无人道的政策,那么君子就应该吸取君子文化的使命致力于军事政治实践恢复国家的君子之道。周朝初期的礼乐教化对社会大众的控制迅速恢复了社会的秩序与规律正义。商朝的黎明百姓才走出了黑暗,安居乐业。

周朝末期,随着老子,孔子,曾子,荀子,墨子等的研读《周易》并著书立说奔走相告,周文化整合到中原文化之中,中国文明得到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周初所形成的文化和制度,深刻影响了其后3000年的中国历史。

三五百年礼崩乐坏后,周人的集体控制能力越来越弱,战乱不断,生灵涂炭,老子决定出走了,在函谷关著书后,并且到楼观台的说经台聚徒讲课立说。这是老子的文化实践。老子当时面对的是分散的政治统治,是中国奴隶社会瓦解时期,大小诸侯国之间战乱不断,所以老子无法通过军事政治方面实践君子文化,匡正一个诸侯国对恢复所有诸侯国的治理意义不大。于是老子致力于文化上的匡扶人心,写出了5000言《道德经》一书,第一次凝结出了君子文化的和平思想。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兵者,不详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老子的道文化也吸取了君子文化衍生出的非战思想直接造就了中国人几千年来不喜欢搞侵略搞扩张的思想。从全球最大的文化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口号是“在人的思想中构建和平”,就能看出君子文化具有普世价值。也应该像世界文化名人老子一样吸取君子文化的“君子动口不动手”的文化思想利用弘扬君子文化构建和平。


道文化作为最成功的中国思想文化之一,与其创建者凝结践行书中的君子文化密不可分。

老子的君子文化实践对历史的经验就是当很多人的人心坏了,人性沉沦了,通过君子文化进行道德建设才能解决人与人之间的攻击。从而匡扶社会人心。文化无法通过政府的意志去推行的时候,那就找一个能够传播声音的说经台聚徒讲课自己传道。

果不其然,有一个叫孔子的文人听了老子的讲课后,深信了。面对人心和人性悟出了“仁爱”思想。但是孔子更受周文王的影响,认为通过政府去推广文化效率更高,于是孔子的实践更丰富,多次问道老子后,带领弟子周游列国从政十四年,放弃了政治手段推广文化,晚年修订六经,他有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贤人。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孔子一生崇拜周文王,周易,周礼,一心想在政治上实践君子文化,可惜没有遇到像姜子牙的军师,所以最后学老子著书立说,因为弟子太多规模太大,成了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极大的丰富了儒家君子文化的范畴,把周文王的君子概念由国君的儿子下沉到做官的人和读书人。

儒文化作为中国最成功的思想文化之一,与其创建者凝结践行书中的君子文化密不可分。

孔子的君子文化实践对历史的经验就是,总结修订编辑前人著的书,立的说,通过有组织的行为大规模聚徒讲学传道。时刻不忘对政府的游说,做一个政府的智库。

果不其然,孔子最优秀的弟子之一曾子,通过孔子的普遍撒网、重点培养,成为了思想文化的圣人。十六岁拜孔子为师,一生积极实践和推行以仁孝为核心的儒家主张,传播儒家思想。他的修齐治平的政治观,省身、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的孝道观影响中国两千多年,至今仍具有极其宝贵的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是当今建设和谐社会的丰富的思想道德源泉。编《论语》、著《大学》、写《孝经》、著《曾子》,被后世尊奉为"宗圣",是配享孔庙的四配之一。

曾子以孝著称,提出“慎终(慎重地办理父母的丧事),追远(虔诚地追念祖先),民德归厚(要注重人民的道德修养)”的主张。

曾子的君子文化实践对历史的经验就是对儒文化的融汇贯通、承前启后、开山立派。必须重视语录体这种通俗易懂,简单明了的教化书籍的作用,因为《论语》成为了人民群众了解入门儒文化的代表作。曾子的追念祖先的主张获得了“宗圣”尊称,启示当代君子文化实践很有必要建立中华君子堂这一君子文化思想纪念堂,从而促进人民的道德修养。曾子的《孝经》开了儒文化的一派。对当代的老龄化社会造成的问题很有参考解决实践意义。曾子著书立说了,但是没有聚徒传道,所以曾子的理论影响力大于实践影响力。

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阐述了君王应该践行君子之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讲君子应该忧道不忧贫,安贫乐道。但孟子的仁政学说没有得到实行。最后他退居讲学,和他的学生一起,"序《诗》《书》,述仲尼(即孔子)之意,作《孟子》七篇"。亚圣孟子对君子文化的专注思考对当代君子文化的启示也是,如果政策不能采纳,那就招生办学著书立说传道。

荀子认为要由圣王及礼法的教化,来使人格提高。在道德层面要向圣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圣人者,人之所积而致也”。圣人与一般人,君子与小人,在先天本性上没有差别。通过后天努力修身就产生差别,希望借圣人的教化,使得社会大众得以转变性情,止于至善。

荀子对当代君子文化的实践非常重要,全盘接受,文化必须整理编辑前人的思想学说,指明君子文化只是人的文化进步的中级阶段,荀子追求的很大胆,是圣人文化的教化。

语录体的思想文化传播威力还有一个例子,墨子弟子收集其语录,完成了《墨子》为墨子的墨家学说传承奠定了基础。墨子的文化实践一是广收弟子,积极宣传自己的学说,形成自己的墨家学派;二是反战。墨子的君子文化实践对历史的经验就是学术团体纪律严密,其成员到各国为官必须推行墨家主张,所得俸禄亦须向团体奉献。将文化与政策相结合,并且聚徒传道。其主张的非攻和老子的“兵者,非君子之器”君子文化战争观如出一辙。符合当时的战乱社会的人心需求。

法文化作为最成功的中国思想文化之一,与其创建者凝结践行书中法文化密不可分。

管子强齐后,礼让天下开法家先驱,编纂《管子》,管仲的尊王攘夷认可周王的政策,有力的保护了中华文明的统一传承。

管子对当代君子文化实践启示经验就是通过政治政策推行君子文化。进而著书立说,为后人作参考借鉴。

春秋战国,诸子百家,大同小异,讲仁的居多,反之暂时性的社会真理都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法家韩非子就是其一。韩非子的学说精于“刑名法术”,是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但其主张得不到政治家采纳。便退而著书,写出了《五蠹》等著作,他认为要去“五蠹”,其一就是儒家,是无益于耕战的“邦之虫”,必须铲除。 他的书传到秦国,为秦王嬴政所赏识而倍受重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马上把韩非子的去“五蠹”,做到了极致——“焚书坑儒”。

韩非子的文化实践对历史的经验就是文化与政治结合,乱世用重典,加强对社会大众的控制力,对于混乱的社会政治纷争的解决统一很有必要。始皇帝依法制国统一中国,焚书坑儒走向极端二世而亡,汉高祖吸取教训“独尊儒术”,基业400年。


董仲舒招生讲课三十而立。汉武帝问计于民,董子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为武帝所采纳,董仲舒以《公羊春秋》为依据,吸收法家道家阴阳家思想,建立了一个新的思想体系,成为汉代的官方统治哲学,对当时社会所提出的一系列哲学、政治、社会、历史问题,给予了较为系统的回答。使儒学首次成为中国社会正统思想。晚年又从事《公羊春秋》教学活动。

董子对当代君子文化实践启示就是,博采诸子百家之君子文化思想,形成新的思想体系聚徒讲学传道。积极抓住国家问计于民的机会做国家智库,借政府力量推行君子文化,使其成为中国社会正统思想。

王充是东汉时期杰出的思想家,仕途不顺隐居著《论衡》,但没有聚徒讲学,所以王充的《论衡》一书虽学术观点石破天惊,对声波的认识比欧洲人波义耳认识到空气是传播声音的媒介早1600年,也没有最大化的通过文化实践来扩大自己的文化思想影响力。所以当代君子文化实践必须开课开书院招生聚学徒。

唐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是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但是李泽厚先生的《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一书也指出先秦以来,历代皆有大思想家,唯独唐代一朝极少有思想家。我认为这是因为周秦汉以来都是中国人的思想在中国国土上传播,到了唐朝,经过丝绸之路的开放,中国国土上佛教达到鼎盛时期,基督教进入中国。摩尼教、婆罗门教、犹太教也逐渐传入。 中国本土的儒道在当时应是众多思想流派的一二,从而不占主导地位。本土思想家的影响力被稀释了。所以唐朝其实是鲜少有中国思想家,但是有很多外国思想家在以宗教形式传播着外国思想。总体来说唐朝的思想其实很繁荣,从而世界上有了唐人这一身份标签。

鉴于如今的一带一路很有必要预见到世界的宗教发源地再次的外来宗教文化思想的进入,并作出相应的中国宗教传出去的准备。    

从唐朝的文化实践来说,中国思想家的聚徒讲学传道,没有外国思想家的建建筑物传教有控制力,所以唐朝作为一个汉民族国家的思想文化是被动输入性的。韩愈是位重要的思想家。他倡导的古文运动,其实就是复兴儒学的重要手段。韩愈极力劝谏宪宗迎佛骨,后被贬。

柳宗元一生好求佛法,以图“统合儒释”,把佛教思想纳入儒家思想体系。参与改革,领导古文运动,从而复兴儒学。亲手创办了很多学堂,采取各种方法鼓励小孩积极念书,从根本上提高民族的素质。在政事之余,柳宗元还耐心接受青年学子的拜访,对他们循循善诱。

韩柳的文化实践经验就是倡导古文运动对儒学复兴很有意义。也就是说当代君子文化要发展必须借鉴古文运动。将外来思想中国化对中国文化思想的传承很关键。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必须树立文化自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与君子文化相结合。

宋朝,经济繁荣前所未有,科技成就处于领先。完成了古文运动和儒学复兴,从而产生了新儒学即理学。在理学的教化下与士人的影响下,官方办理社会救助;透过理学薰陶,商人阶级出资办理社会救助。达到稳定立国三百年。

周敦颐宋朝儒家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开创的理学成为宋、元、明、清700年不动摇的官学,他从对于《老子》的“无极”、《易传》的“太极”、《中庸》的“”以及五行阴阳学说等思想资料进行熔铸改造,提出动静、主静、至诚、无欲、顺化等理学基本概念,构成理学范畴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后又经二程的“扩大”,朱熹的“集大成”。根据长期的仕宦和讲学的实践,强调尊师重道,邀请学界名流讲学。指出师道立,则善人多;善人多,则朝廷正,而天下治。周敦颐如此推重“诚”,就是坚信人类具有真诚善良的本性。从宇宙论进而推演出人道观,建立了以“诚”为本的伦理道德学说。

从周敦颐文化实践来看,从宇宙论发端推演建立学说。所以当代君子文化实践要总结前人的君子思想,提出今人的君子思想,借助政策推广,招聘学生传承。穷《君子金句》之经以致力于解决社会问题。将君子的天命跟随人类科技拔高到宇宙深处。

宋代理学特色在于阐释义理,兼谈性命。始唐代韩柳,宋代周敦颐、张载“关学”、二程“洛学”止。二程的表叔张载创立“关学”,是教学及学术传播以关中为基地而形成的儒学重要学派,张载一生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于著书立说,教书育人上。他继承和发挥了孔子教育思想,在关中兴教,使“关学”大盛,以德育人,使学者辈出,关中民风为之一变。关学的主旨,集中的体现在被当代哲学家冯友兰概括的横渠四句中:“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张载从北宋社会现实问题入手,力图探求根本的解决之道。他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变化气质而成为圣贤,求贤成圣具备德性,就要通济天下,利济众生。主张“学贵有用”、“经世致用”、“笃行践履”反对空知不行,学而不用。张载在《横渠易说·系辞上》中说:“圣人苟不用思虑忧患以经世,则何用圣人?”圣人之学就是为排除国家民族之忧患而立,圣人如果不以民生为忧患,经世以除患,那么,这种圣人也是没有用的。

2015年由陕西省政府参事室和西北大学完成《关学文库》,《关学文库》包括文献整理和学术研究两大系列,共40种、47册,2300万字,由西北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十多所院校和科研单位的32位专家学者历时八年完成。

王安石研究经学,著书立说,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风的形成。新即位的宋神宗问王安石:“当今治国之道,当以何为先?”王安石答:“以择术为始。”熙宁二年,宋神宗问王安石:“不知卿所施设,以何为先?”王安石答:“变风俗,立法度,方今所急也。凡欲美风俗,在长君子,消小人,以礼义廉耻由君子出故也”。于是宋神宗命王安石开始推行新法,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

王安石以君子文化为改革的切入点与宋神宗开启了著名的王安石变法,给君子文化在改革这一时代要求方面开启了一个成功先例。

朱熹建立了一个庞大的理学体系,重建书院白鹿洞书院,成为后续中国封建社会700年书院办学的模式,扩建岳麓书院,空余时间亲自到此讲课,使岳麓书院成为南宋全国四大书院之一。

朱熹把教育分成“小学”和“大学”提出小学教育的内容是“学其事”,大学教育“究其理”二是提倡不同学术观点之间的相互交流。并且通过“鹅湖之会”、“南康之会”两次全国性大论坛,将君子文化推向高潮。

朱熹52岁时,修《四书》,将《四书》定为封建士子修身的准则,《四书》构成了朱熹的一个完整的理学思想体系。成为钦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遂长期为历代封建王朝所垂青,作为治国之本,也作为人们思想行为的规范。

从朱熹的文化实践我们可以为当代君子文化实践指明路线,修《君子金句》,将其定位君子的修身准则,推广进入教科书考纲,从而作为人们的思想行为规范参考。建各种君子文化教育机构,和举办论坛。值得注意的是朱熹是以“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等君子金句为论坛主题。也是为了便于君子文化的聚焦传播。从而形成君子文化的思想学派。促成君子文化成为儒道释之后的第四大文化而努力。

陆九渊——“心学”的代表人物。讲学于象山书院淳熙十三年(1186年),陆九渊在朝中提出:任贤、使能、赏功、罚罪是医国“四君子汤”,得到孝宗赞许。执政荆门,社会治理的政绩好,还热心于讲学授徒,其目的是培养出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人才。

陆九渊的文化实践对当代君子文化的启示是重视君子文化熏陶的君子之心散发出的君子精神。讲学授徒,学而优则仕。

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享国276年。工商业世界领先,是世界最大经济体。

哲学思想上,王阳明顺着陆九渊的“心学”进一步提出“知行合一”,他的学派“以人为本”,肯定平凡人的日常生活意义,认为道德源自于对日常生活的需求。王阳明,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创建阳明书院,促成阳明学是明代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

明朝文人利用在书院寺庙等各种讲学机会举行“讲会”,倡导新的思想价值与人生观。平等交流,方式开明。

王阳明对君子文化的启示是,为官办书院,从平凡人的日常生活中对道德的需求去倒推君子文化对日常生活的作用。

天启五年,魏忠贤逮东林党六人,死于狱中,时称为六君子。天启六年,魏忠贤逮东林党七人,死于狱中。时称为后七君子。

东林七君子”黄尊素长子黄宗羲设馆讲学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堪称是中国思想启蒙第一人。他评价东林十三君子说:“东林讲学者,不过数人耳;其为讲院,亦不过一郡之内耳。今天下之言东林者,以其党祸与国运终始。即有知之者,亦言东林非不为君子,然不无过激,且依附者之不纯为君子也。终是东汉党锢中人物。嗟乎!此呓语也。”

从君子文化的发展史看明末东林的十三君子惨死狱中为标志,导致汉民族最后一次失去主体。

清初思想家顾炎武为学以经世致用、反对空谈,提出“君子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

清朝是中国历史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享国二百六十八年。康雍乾三朝走向鼎盛,但在编撰古籍时大肆销毁古籍,兴文字狱,思想禁锢。从而中后期逐步落后于西方。虽然人口数倍于明朝,但无论是在繁荣的质上还是量上,清朝时期的盛世都远逊明代,具有历史上罕见的全面颓废崩溃之势。

清朝前期的政治强盛,中期的文化禁锢,导致后期的经济衰败,再次以戊戌六君子的惨死为标志,最终在3000年中国历史上唯一导致中华民族近乎亡国亡种。

英国的铁娘子在香港回归前期与邓小平聊天间隙对世界媒体说“中国在最近的几百年间从来没有一个哲学家和思想家(指的是在世界上有重大影响的),这样的国家你们还有什么好怕的?”

邓小平行动上继承了毛泽东解放思想的理念,用实际行动解放思想,习近平甚至数如家珍的提到了25位中国历代大思想家姓甚名甚,用《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实际政策继续解放思想。从而当今中国以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终于在历史上最接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当代中国只有两位思想家,毛泽东思想,习近平思想。客观具体的来说就是前者聚焦立党建国,后者聚焦治国理政。 

纵观整个中华文明史,中华民族的古圣先贤对君子文化的探索追求支撑着中华文化绵延不绝。

历史明白无误的记录着,秦朝焚书坑儒而终;明朝监死东林十三君子而亡;清朝斩戊戌六君子而灭。正应了《左传》的一句话“不有君子,其能国乎?”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文化的复兴,更加离不开君子文化的复兴。

三、当代君子文化的实践

当代君子文化的实践要遵循孔子修六经,朱子注四书,最大限度的集合力量完成存世文献中君子文化整理与研究整出一本中国圣经,及其系列丛书。2017年4月,湖南安徽江苏三地君子文化合作达成共识,确定编辑出版系列丛书,形成一套丛书等的“五个一”合作机制。

进行教育机构的建设,招生办学,或者合作办学。2017年5月,第五届全国儒学社团联席会议暨“儒学精神的当代价值”学术研讨会期间,江苏社科院君子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胡发贵提出君子书院的筹建。君子文化进校园方面,2017年10月茂名市第一中学以“君子文化”为校园文化主题,将培养新时代的君子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目标。学校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德育工作的需要,在校道、教室、寝室、走廊、橱窗等各种场所做好君子文化的环境布置;开展校内建筑物、道路的命名、标识和文化景观的建造工作。该校抓住纪念日、传统节日等各类教育资源,开展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各班加强班级内的君子文化建设,形成独特的班级文化氛围。2006年西北政法大学成立君子学社,此学生社团践行了“君子临危受命”的君子文化,自发克服困难参与汶川地震抗震救灾联合艺术家进行书画义卖并受到人民网报道。

进行社团法人的建设,举办君子文化论坛,2014年6月13日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君子文化研究中心成立。

2015年4月22日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君子文化研究中心成立。

2015年2月10日 安徽省君子文化研究会成立。

2016年7月23日 湖南省君子文化研究会成立。

2015年12月首届君子文化论坛在浙江举行

2016年10月第二届君子文化论坛在安徽举行。

2017年12月第三届君子文化论坛在江苏举行。

君子文化张子提出进行中华君子堂建设,完成曾子慎终追远。进行君子文化小镇建设,完成君子先贤的君子国梦想。


声明:本文出处《第三届君子文化论坛》作者 张子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1412018988@qq.com